基于实训管理平台的济南高校信息化建设实践
近年来,济南作为山东省高等教育资源聚集地,积极探索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实训管理平台的应用成为推动教学改革、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逐步形成具有泉城特色的建设经验。
立足产教融合,赋能实践教学
济南高校依托实训管理平台,将传统实践教学与数字化手段结合,破解了跨校区资源共享、校企协同等难题。平台通过模块化功能设计,为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本地优势专业提供虚拟仿真实训、远程协作等场景支持,既保障了教学规范性,又提升了学生岗位适配能力。
服务地方经济,深化校地互动
结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需求,高校通过平台搭建起校企合作桥梁。例如,针对济南市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平台实现企业真实项目案例与课程资源的无缝对接,使人才培养更贴近产业需求。这种“平台+产业”的模式,为区域经济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
智慧校园建设,凸显文化特色
在信息化布局中,济南高校注重将儒家文化底蕴融入平台建设。通过构建覆盖实验预约、设备管理、成果展示的全流程服务,既优化了校园管理效能,又借助数字技术传承创新齐鲁工匠精神,形成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承的双向互动。
当前,实训管理平台已成为济南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载体,其应用实践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更成为服务“强省会”战略的重要支撑。未来,随着平台功能的持续迭代,济南高校将在智慧教育领域书写更具示范价值的“泉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