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训管理系统的桂林高校实践探索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高校教育正依托地域特色悄然焕新。当地多所院校将实训管理系统深度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山水间的创新路径”。
因地制宜 激活本土化教学场景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与生态宜居城市,高校在旅游管理、环境工程、民族文化等学科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实训管理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为茶艺与茶文化、智慧旅游规划等特色课程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漓江流域生态保护模拟、少数民族非遗技艺数字化传承等场景中完成实践训练,使教学更“接地气”。
破解痛点 构建协同化育人网络
针对桂林高校多校区分布、校企资源分散的特点,该系统实现跨区域实训资源智能调度。某院校通过云端协作功能,使阳朔校区的旅游专业学生实时参与象山景区智慧服务系统改造项目,龙胜分校的民族文化专业师生则与市区企业联合开发非遗文创数字资源库,真正打破空间壁垒。
服务地方 深化校地合作内涵
部分高校依托系统数据分析功能,精准对接桂林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漓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等地方项目需求,动态调整实训内容。这种“教学-实践-服务”闭环,既让学生获得真实项目经验,又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输送具备实战能力的技术人才。
如今,实训管理系统已成为桂林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数字纽带”。这种将甲天下山水灵气与智慧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正为区域性应用型高校发展提供独具特色的“桂林样本”。